对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:法律要求应急响应与保障一个也不能少
应急准备需要输入运营、使用单位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,各类安全事件列表等内容,建立完善的应急组织体系,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反应迅速、协调有序。通过分析安全事件的等级,在统一的应急预案框架下制定不同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,组织针对等级保护对象的应急演练,可以有效检验网络安全应急能力,并为消除或减小这些隐患与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,检验应急预案体系的完整性、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、机构和应急人员的执行、协调能力以及应急保障资源的准备情况等,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体应急能力。最终输出应急组织机构图,应急组织职责分工,应急组织内、外部联系表,安全事件报告程序,各类专项应急预案,应急演练脚本,应急演练总结等。
建立应急组织应注意:按照应急救援的需要,建立应急组织。应急组织一般分为五个核心应急功能机构,即指挥、行动、策划、后勤和财务。
明确应急工作职责应注意:明确应急管理的领导机构、办事机构、专项应急指挥机构、基层应急机构、应急专家组组成部门或人员、职责和权限。
确定职责和应急协调方式应注意:在统一的应急预案框架下,明确应急预案中各部门的职责,以及各部门间的合作和分工协调方式。
制定应急预案程序及其执行条件应注意:制定应急预案程序及其执行条件针对不同等级、不同类别的安全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程序,确定不同等级、不同类别事件的响应和处置范围、程度以及适用的管理制度,说明应急预案启动的条件,发生安全事件后要采取的流程和措施。
培训宣贯应注意:针对应急预案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制定专项培训计划,培训宣贯内容包括应急职责、合作和分工、应急预案启动条件和流程等。
应急演练应注意:明确应急预案演练的规模、方式、范围、内容、组织、评估、总结等内容,并按照预案定期开展演练。
注:在团体标准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高风险判定指引》T/ISEAA 001-2020中,若未对应急预案进行培训演练,作为第三级以上系统,则判定为“高风险”项。具体要求应定期(建议至少每年一次)对相关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,根据不同的应急预案进行演练,提供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记录。